提示:点击上方↑“体育教案”快速关注我们
足球——用脚背外侧运球
兴国六中体育二年级学生钟春明
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
认真贯彻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。在课堂教学中,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努力构建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,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,为他们的“终身运动”基地。
教学背景分析
1、教学内容分析: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脚背外侧带球的技术。这种步法一般用于带球快速跑动和向外侧运球时。该内容的学习对于提高球感、增强比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。根据中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,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一教学内容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。
2、学生情况分析: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二年级(2)学生,其中男生16名,女生14名。他们对足球非常感兴趣。但由于初一学生来自不同小学,足球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。有的学生有一定基础,但动作不规范,需要提高。从心理特征来看,初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。他们活泼好动,情绪波动很大。这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。
3、教学情况:脚背外侧带球教学共4课时,本课为第3课。前两节课通过讲解、示范、模仿练习等手段,学生基本能够使用正确的脚部部位触球。但推球的力度控制不好,不同方向运球时往往无法控制球。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脚背外侧的带球技术,提高脚背外侧的控球能力。在场地器材方面,我校拥有跑道周长200米的人造草坪,足球器材充足。
本课教学重点:变向、带球时脚接触球的部分。本课教学难点:用适当的力度推球
4、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说明:本课程充分利用了我校场地、设备的优势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球,增加练习密度并强调“体验式”学习。学生在熟悉球的特点的基础上,继续学习脚背外侧带球,充分体验不同方向的脚背外侧带球,提高控球能力。这种由易到难、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,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模式,因此是有效的。
教学目标(内容框架)
1.知识目标:通过本课程的继续学习,学生掌握足球脚背外侧带球技术的理论要点,加深对该技术的理解,提高控球能力;
2、技能目标:90%以上的学生能用脚背外侧直线运球;大约70%的学生可以做简单的变向运球。同时,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敏捷性和协调性;
3、情感目标:通过体验式学习和小组合作练习,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。
教学过程(文字说明)
【开始】:常规课堂教学
【准备部分】:徒手练习(1、定位练习2、行进练习)
【基础部分】:足球
1、熟悉球类练习
(一)碰球练习
目的:增强球感要求:脚踝放松,动作自然
(2)听哨子运球停球
目的:提高带球时的反应能力和控球能力
要求:跟随哨声快速启动和停止
(3)左右脚连续拉球
目的:提高脚掌控球能力
要求:动作一致、全身协调
(四)“面对面”运球
目的:拓宽视野,提高运球转身能力
要求:反应快,运球时不“低头”,视野开阔
(5) 运球报告
目的:开阔视野,提高学生控球反应能力
要求:反应快,运球时不“低头”,保持广阔的视野
2. 了解更多关于足球中用脚背外侧带球的知识
(1)直线慢跑和运球
目的:充分体验脚触球的位置以及用力的大小
要求:跑步时身体自然放松,上身稍前倾,双臂自然摆动,步幅要小一些。
(2) 脚背外侧改变方向,运球越过杆子
目的:提高脚背外侧控球能力,增强球感
要求:动作连贯,脚踝“晃动”得当。
(三)运球接力比赛
目的:提高学生应用所学技术的能力,增强学习兴趣
要求:理性运用所学技能,全力以赴
【结束部分】:1.放松练习
(1)小腿按摩
(2)静态拉伸
(3)小游戏:“敲脚趾”
2. 总结;告别师生,领取装备
学习效果评价设计
评价方法
1、学生课堂练习参与度提高,人人都能充分“动起来”;
2、通过练习,学生对所学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,动作更加连贯;
3、师生之间、生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,课堂气氛活跃。
教学反思
本课程的内容首先强调对旧知识和技能的巩固,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一些扩展和改进。经过3个小时的学习,90%以上的学员都能掌握脚背外侧直线带球。同时,在足球比赛中,脚背外侧带球也常被作为变向摆脱对手的有效手段之一。因此,在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直线带球的基础上,带领学生进行脚背外侧带球练习,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足球实际能力,还可以使学生更好、更全面地掌握外侧带球。脚背的。盘带是一项足球技术。
实践证明,我本节课采用的脚背外侧标志桶360度带球的练习方法非常有效。学生一看就明白,进而激发他们的实践欲望,表现出浓厚的实践兴趣。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体验,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变向运球的技术要领,约70%的学生可以完成这项技术。虽然本班练习密度和运动量较大,学生身体有些疲劳,但由于教学内容安排紧凑,层次合理,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出现精神倦怠或负面情绪。过程。
总之,我认为有时候一堂成功的体育课需要简单的练习方法;学生在练习中应该是快乐的;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务实、高效——这堂课基本上就是这样。
我们致力于为全国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和培训经验的分享和交流。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!
投稿邮箱:@当您在平台内分享文章时,我们将对您的文章进行签名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huafengmfqc.com/html/tiyuwenda/13079.html